构建系统的高校公共网络平台引导机制
在防止网络茧房的对策方面,桑斯坦把希望寄托在政府监管上。通过政府积极的监管,让各类信息能够更均匀地传播,让受众能够接触到更广泛的有用信息,有效的规避不良思想的传播,促使人们了解到社会的更多真实情况,对减轻极化和片面思想有很大的作用。对于一些极端破坏性网站、极端思想人士的信息传播,政府要发挥监管作用,这是毋庸置疑的,需要研究的问题应该是政府如何管制。将这一思想运用于高校公共网络平台,则意味着高校方面要积极承担起网络监管的责任。高校必须要对校园网的网络平台进行规范,密切关注校园网络平台的舆论走向,有效屏蔽一些不良信息和极端偏激信息,通过积极有效的监管,实现校园网络的信息安全化、文明化。同时更重要的是要求高校在对校园舆论的敏感度上有新的标准,即对一般性的言论不要过度的干涉,允许有不同意见的声音存在。如果高校在管理中把握不好尺度,对校园网络舆论妄加干涉,甚至自己制造舆论导向,这无疑是在制作一间更大的信息茧房,这将非常容易引起大学生的反感。
建构健康的高校公共网络舆论平台
大力发展高校公共网络舆论平台,鼓励民众在公共论坛中发布各类信息,发表各种观点、主张,交流经验和知识,是破除网络信息茧房的有效方法。通过设置校园公共论坛,加大校园网络中信息的全面性,使信息的传播更均匀,在技术上尽量不使用简单粗暴的筛选功能,让广大高校学生自己参与创作一份“大家的日报”,目的就是使广大的高校学生获得全面的信息,建立认知和分析事物所应有的宏观视角,培养大学生科学的知识结构和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通过频繁使用校园公共论坛,组织一系列公共活动,主动的创造共同的体验,让不同的小群体逐渐融合,甚至需要与其他学校、社会进行一些互动,鼓励大学生积极地参与、体验,形成广范的认知体系。允许学生参与校园公共论坛中信息的编辑,这样强大的功能可以调动全体学生的积极性,如果运用得当,大学生就能够获得最广泛的信息资源。
积极监督高校公共网络平台
随着校园网络论坛的迅猛发展,高校广大师生有了空前的话语权,他们可以较为自由地表达自己的观点与感受。但毕竟网络论坛中法律道德的约束较弱,如果师生缺乏自律,就会导致某些不负责任的言论被散布或者某种不良情绪被宣泄,因此需要对高校公共网络平台的信息进行监管。但是由于网络论坛的快捷性、双向互动性、问题发现的滞后性,在一定程度上造成高校网络论坛舆论监管上的困难。应该在校园网络这一平台下,要鼓励使用网络的各方人员积极投身于校园公共网络平台的监督之中。广大师生以及使用网络的相关校内人员必须树立主人翁意识,将相关网络信息的维护看作是自身的天职,用实际行为去守护大家在网络上共同的“精神家园”,用负责任的态度在网络上发表意见,发布相关信息。只有做到了全校人员的全面参与,才能够真正实现校园网络环境的净化,使得大学生在接受网络信息时能够更宏观更理性,能够在全面掌握相关信息之后才慎重做出自己的判断。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严厉打击
2022年3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网络管理技术局局长于永河在国务院新闻办新闻发布会上答南都记者问时表示,将严厉打击算法违法违规行为,督促整改算法不合理应用带来的“信息茧房”“算法歧视”“大数据杀熟”等影响网民生产生活的问题。
—————
题目:信息茧房的危害
当今社会,信息技术飞速发展,人们越来越容易获得信息。但同时,过度依赖社交媒体和搜索引擎等信息来源,也导致了人们的信息获取越来越局限于自己的兴趣和偏好,形成了所谓的“信息茧房”。信息茧房是指人们只接触与自己观点相近的信息,从而形成信息封闭的环境。这种信息获取方式可能会对个人和社会产生严重的危害。
首先,信息茧房会对个人的思想和认知产生负面影响。如果一个人只接触与自己观点相近的信息,他就无法了解不同的观点和想法。这可能导致他变得偏执、狭隘和盲目,无法做出明智的决策,甚至对不同意见产生过度抵触情绪。
其次,信息茧房会对社会产生负面影响。如果每个人都只接触与自己观点相近的信息,那么不同观点之间的交流和融合就会受到阻碍,甚至会导致社会的分裂和对立。此外,信息茧房还可能导致信息的误导和谣言的传播,加剧社会的不信任和焦虑情绪。
为了避免信息茧房的危害,我们应该主动寻找不同的信息来源,例如阅读不同类型的书籍、观看不同类型的节目、与不同背景的人交流等等。这样可以帮助我们了解不同的观点和想法,拓宽我们的视野,培养我们的思辨能力。同时,我们也应该警惕自己的信息获取习惯,避免过度依赖社交媒体和搜索引擎等单一的信息来源,保持对不同信息的开放心态。这样才能真正做到信息的多元化和平衡,从而避免信息茧房的危害。
最主要保持独立思考和理性。
喜欢凡人成长指南请大家收藏:凡人成长指南本站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