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南的坊全部建成。
只是有些坊内还是空地。
等到有人购买入住后,再行安排建造宅院,房屋,商铺等。
因为核心部分的皇宫和皇城位于北城。
最为繁华的肯定是中央公园瑶池园以北的地段。
南城区域相对会冷清不少。
居住的大多是底层官吏,普通百姓,以及三教九流的社会人士。
为了平衡南北城发展。
宇文衍让华夏商行的“华夏优选”百货落地南城。
南城东面的修正坊,西面的敦义坊各设一处。
另外。
还在南城建设高端的赛马道,马球场,搏击馆等。
并在引水入城的永安渠,清明渠南城段修建了大量的画舫。
每晚进行舞伎表演,诗会等活动。
吸引北城的商贾,勋贵们前往游玩,消费。
……
随着入住新城的人口增长。
京城过年的气氛也是一年比一年热闹。
东行西去,南来北往的广陌通衢大道上。
只需一两文钱的公共马车川流不息。
人力黄包车在车夫吆喝声中奔驰。
搬迁新城后。
不论是居住环境,商品名类,购物体验,出行方式等。
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京城百姓的生活质量直接提升了几个档次。
自来水,抽水机,室内茅厕,铁皮煤炉灶,公共厕所,私家、公共四轮马车等等。
无一不是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事物。
特别是煤炉灶。
在旧城的时候,就已经推广开来了。
普及这种烧蜂窝煤的炉灶,降低了生活成本。
同时,也极大减少了柴火的使用量。
对于皇帝提出的“森林植被保护”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为了节约煤炉灶的成本。
工匠们制作出了用水泥、砖头糊砌的灶体。
功能效果如出一辙。
替代了相对昂贵的铁皮,价格更加实惠。
深受百姓喜爱。
街道上。
华夏车行制造的豪华私家四轮马车,也越来越多。
哪怕是高达万贯的价格。
预付一半车款,还需等上数月才能拿到车。
依然阻挡不住贵族豪门的狂热追捧。
华夏车工坊全力提升生产效率,将月产量增加到五百辆。
还是满足不了当下巨大的市场需求。
当然。
买得起最豪华马车的毕竟是少数。
定价一两千贯之间的车型,才是最大的消费价位。
华夏车行还在着手研制千贯以下的车型。
以满足不同收入人群的购车需求。
在私家四轮马车一炮而红的情况下。
车行每年为国库创收至少千万贯以上,妥妥的暴利。
随着越来越多的人迁居入住。
长安新城的常住人口突破八十万。
相信过不了几年。
长安就将成为天底下第一个百万人口的华夏之都。
……
过年和春节期间。
是京城最为繁华,最为热闹的时候。
人们置办年货,办喜事,贴春联,放烟花爆竹。
敲锣打鼓,吹拉弹唱。
大搞舞龙,舞狮,游神等民俗活动。
氛围感直接拉满,拉满!
久居长安的胡人,蕃商,在这样浓厚的华夏文化气氛感染下。
不自觉地产生了崇拜,向往,认同,学习,融入等一系列理所当然的心理。
这就是华夏文明的底蕴和魅力。
也是宇文衍所希望看到的。
除夕。
子时中一过。
零点的钟声敲响。
迎来全新的天元十三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