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寒窗苦读,通过科举制走上仕途的人,很艰辛很不容易。”
“但他们的含金量却是很高的,毕竟他们是有真才实学的,万中挑一选出来的人才。”
“但是荐举制就不同了,他们只要只需通过孝道、人品、风评、或者重大贡献,就能被官员推荐,无需科考,也无需真才实学,就能直接当官。
“因此,在参加科举的考生看来,这对真正寒窗苦读的人很不公平。”
“所以,那些真正有才学的人,也往往看不上那些通过荐举制推荐上来的人。”
“而那些被荐举制推荐来的人,大多都是家境优越的富商之子,或者世家望族、官宦子弟。”
“他们出身非富即贵,即便没有真才实学,却也看不起那些真正通过科举上来的寒门子弟。”
“因此,双方形成了两个派系,互相不对付。”
“咱们现在只要提出废除荐举制,那些世家望族和当官的自然会着急。”
“因此,荐举制只对这些人有利,而这些人才是东华国最有钱的人。”
“他们若是不想废除荐举制自然是要出点血的。”
“具体的办法我都想好了。”
“想要煽动一两个愤青书生带头示威,要求废除荐举制一点都不难。”
“那些书生想要上达天听,一两个人自然是不够的,他们最常用的办法就是带着一群书生把事情闹大。”
“等事情闹大,朝廷镇压不住,您自然要召集大臣解决此事。”
“只要您表现出一丁点想要废除荐举制的意思,那些大臣就急了。”
“他们会拼了命的反对,但是光反对也没用呀,事情总要解决不是。”
“这时候你在提出一个折中的办法,让官员们捐钱捐书,平息书生们的愤怒。”
“捐钱的名头是要在金陵盖一个大型图书馆,供东华国所有书生免费阅读。”
“毕竟书生们读书不容易,又大多出自寒门,他们只有一些基本的四书五经反复阅读。”
“而那些真正的孤本和名着都收藏在世家望族和官宦之家,就是有钱都买不到,他们只供自己家的子侄阅读。”
“那些官员自然是不愿捐真迹的,但若是有摹本也是不错的,能让书生们看到更多书,对书生对朝廷都是有益的。”
“这样一来,那些书生自然就不闹了,毕竟朝廷都让步了,他们若是再闹就过分了。”
“再说那些当官的,虽然出了点钱放了些血,但荐举制保住了,家里那些不学无术的纨绔官二代,总算保住了一条出路。”
“对于您,钱到手了,想干啥干啥,岂不是对三方都好。”
皇上听后高兴的一拍桌子:“此法慎妙,朕怎么就想不到,如此甚好,甚好!”
“这的确是一石三鸟,三方都获利的好事!”
这些话若是被那些当官的听见了,他们肯定要让萧南姝摸着自己的良心问问痛不痛?
确定是三方都有利吗?
难道不是一方大出血,两方在获利吗?
“不过朕还有个疑点想问。”
“皇上请问?”
“咱们募捐喊得口号是建图书馆,但是这些钱的真正用途是为了出海卖粮的。”
“到时候朕失信于天下,岂不是不太好?”
萧南姝摇头:“怎么会呢,盖图书馆是一天两天一年两年的事情吗?”
“先把这两年的危机度过了再说,等以后有钱了再盖也不迟。”
“再说了,若真没钱盖,不是也有现成的图书馆吗?”
喜欢睁眼!回到权臣还是受虐家奴之时请大家收藏:睁眼!回到权臣还是受虐家奴之时本站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