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宇宙的质量缺失不仅发生在氢元素部分,部分元素的同位素有着超乎预计的质量缺失或溢出现象。简单讲,若非要使用质能公式,就得根据元素加上大于0的系数。感慨的是,竟没有出现负系数。
重元素聚变和裂变都成为了一个个可行的选择。类似于铁的元素呈族排列于元素表中,决定了反应了终点。
无论如何,相当长一段时间,能源将成为相对廉价的产品
第二代曲率成型于这个环境中,不看信息传输的延迟,这是一个完美且平静的时代。
--
二代曲率成型后的第1793年,多个观测站陆续传来疑似恒星降温的报告。
我记得很久以前有天提出星系引力肼异常的假说,并未造成什么影响,百万年的尺度,足以放下对未来的担忧。顺便提一句,天塌下来的说法跟地球被太阳吞噬的说法在一定层面上是一致的,尽管塌下来前,多半已被热死。
恒星熄灭这种事,如果短时间无法找到缘由,不妨亲自去看看。星系内的旅行,我能在一小时内轻松完成。
绝对感知是很鸡肋的功能,唯一的作用,逃命,毕竟构件生物的影响范围都是有限的。从盘古的状况来看,进化存在极限,一拳打爆宇宙的说法,不依靠外力,难以接受。
最近的目标恒星距离我四万三千光年。我所在的星系依然年轻,不排除偶尔可见的白矮星,但,眼前这个大得离谱的褐矮星极为壮观。它的收缩进行了数万年,可依旧能归于巨型行列。
稳定的前提要么是规律所致,要么外力而为。很显然,我必须将其归于外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