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椒对于东南之地的寻常百姓来说,并不是顿顿都消费得起的调料,更有很多百姓既不曾见过,更不可能尝过。
齐朝时萧宝卷暴政,百姓流离失所,即便今日,能吃得饱饭的百姓在举国中也占不到人口的一半。许多人连盐都吃不起,而一个卖扁担的,居然顿顿吃得上胡椒,实在匪夷所思。
于是沈趋加派了几个人去跟踪他,发现他和卖胡椒的老板经常会一聊就是很久,两个人之间十分相熟。
而除了徐扁担之外,还有一个人经常会去买胡椒,就是鸣鸾庄的下人。
两人前去的时间还十分默契,基本就是鸣鸾庄的下人刚走没多久,徐扁担就会过去。
沈趋得知这一条消息之后,几乎就锁定了是萧诉动的手,只是还需要一点证据。
他耐心地等待着时机出现,果然等到鸣鸾庄的下人给了卖胡椒的小贩什么东西,而卖胡椒的小贩稍稍把东西放进了装胡椒的包裹里,递给了徐扁担。
就在二人交易的当口,谢杳带人将二人团团围住,人赃俱获。
包裹在胡椒里的是一块璞玉,即便是徐扁担拿这种东西去换钱,也只会被人觉得他交了大运挖出这么个好宝贝,不会怀疑到他生财有道。
谢杳原本是被沈趋以追查谢临的消息为由骗来的,此时破获了这二人地蝇营狗苟,也来了性质。
那个卖胡椒的小贩倒是招得快,谢杳还没真的动刑他就受不住了,一股脑全倒了出来。
但他也不知道什么,不过是鸣鸾庄的下人让他帮着递送些消息,拿些赏金,除此之外他一概不知。
徐扁担就硬气得多,谢杳在用刑之余,还发现他脚踝上有一些图案奇怪的刺青。沈趋觉得这可能是什么重要的线索,命笔吏临摹。
徐扁担为了不让他得逞,将脚往地上使劲蹭,白花花的骨头都磨了出来。幸而谢杳眼疾手快,还是保住了一部分,结合他的记忆画了个大概。
经过赵尚书和御史中丞任昉的考证,图案上画的是古蜀国的图腾。
没想到徐扁担不是庐州人,而是蜀人,这个意外之喜让谢杳更觉得有趣。不过徐扁担很快就在牢中自戕了,线索只剩下鸣鸾庄的一条。
为了防止夜长梦多,抓人的当天沈趋就提醒谢杳把萧诉的下人也抓了。
那个下人此时倒是在刑部大牢里,见识过徐扁担的惨状后,他也忙不迭供出了萧诉和谢临。
谢杳从未想过如此顺利,命人将他们二人都羁押起来。
这时大理寺中丞陈宵参了刑部一本,说左侍郎草菅人命,用酷刑逼死无辜百姓。
虽有谢杳拿出大理寺逼死冯七一事反唇相讥。但众臣都知道冯七是什么人,因此还是对他步步紧逼。
赵尚书只得将徐扁担是蜀人的事公之于众。一个蜀人伪装成庐州人,在建康潜伏十几年,只可能是细作无疑。但是过早地将案子细节透露,也不免打草惊蛇。
而萧诉也早有预料那个家丁会供出他,提前将证据都处理了,一口咬定自己毫不知情。
喜欢不见一人归请大家收藏:不见一人归本站更新速度全网最快。